清明节又称踏青节、祭祖节,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重大春祭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节日。
巧手做青团寄相思、在革命场馆里祭奠先烈、沪藏三校共上红色班会……上海大中小学这样过清明。
穿上劳动服装、戴上手套,热火朝天地包青团、做草头饼……清明节前夕,松江区第三实验小学的孩子们走进松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杜氏雕花楼,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寄托思念之情。
硬山式马头山墙的屋顶,青瓦粉墙,清丽淡雅……在这座典型的江南水乡民间古宅里,师生在“杜氏雕花楼”场馆诸老师的带领和细心讲解下,参观了“明代客厅”“皮影馆”“雕花厅”等,了解到雕花楼的建筑结构和功能。
之后,师生们便来到二楼传习基地,在七十多岁高龄的青龙饺非遗传承人徐奶奶和高奶奶的指导下,学做青团、草头饼。
青龙饺的做法与青团相仿,外形酷似碧绿的元宝。2017年,青龙饺制作技艺入选第六批松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热气腾腾的青龙饺油绿青亮、小巧可爱,轻轻咬上一口,面皮软糯、豆沙满溢,青草香更是回味无穷,是清明时节深受松江人民喜爱的传统小吃。
非遗承载着灿烂的中华文化,凝聚着万千先辈的智慧结晶。学校德育主任吴松涛介绍,松江区有着丰富的非遗文化,学校打造了葵园行走课程的系列活动,希望让学生零距离感受到“家门口的非遗”魅力。
活动同时将传统节气文化和劳动教育融合进来,让师生进一步了解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让“非遗”不再遥远,也在孩子心中播下保护、传承“非遗”的种子,形成“非遗”发展的文化土壤。
清明节前夕,虹口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的师生代表来到左联会址纪念馆,以“红色场馆赞英烈,红色精神少年传”为主题,开展祭奠英烈的“大思政课”教育实践活动。
手捧鲜花,孩子们站在“左联五烈士”雕像前深深鞠躬,向革命先烈表达哀思与敬意。
活动由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会址纪念馆(简称“左联会址纪念馆”)、《中文自修》编辑部三方联合主办。
“今天,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在左联五烈士战斗过的地方,我想说,是你们让红旗更红,是你们让祖国屹立,你们是我们的榜样,你们是中国的脊梁,你们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七(2)中队的学生杨国麟已经第四次和同学们一起走进左联会址纪念馆,当天,他通过真切感人的演讲,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礼赞先烈崇高精神。
现场,五名同学演绎了“左联五烈士”就义前的感人情景。激昂的台词、动情的表演,引领同学们“穿越”到那段峥嵘岁月中,直面烈士们的铮铮誓言:坚持奋斗,永不放弃,永不言败!
一声声激昂坚定的“少年强则国强”响彻大厅,由虹口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武术队的中华功夫扇表演,和着在场的同学《少年中国说》的诵读,最后学生们集体诵唱了《黄河颂》。
虹口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虹口区为系统推进区域“大思政课”“虹师润心”等重大项目和课题建设,采取了许多新举措。虹教附中的这次活动就是学校把日常德育工作和“大思政”相结合,充分利用场馆资源,借助多方协作,对思政育人工作以“课程化”的方式进行的新设计、新思考。未来,虹口区教育局会鼓励更多的学校参与到“大思政”的实践推进中来,推动基层学校不断夯实育人基础,创新育人模式,提高育人实效。
“同胞们,我们要努力拼命地向前,我们黄金的世界,我们光华灿烂的世界就在眼前!”舞台上的“李大钊先生”举起双臂,精神振奋,身后青年学生举起手中的红旗挥舞着——这是一堂特别的班会。
4月3日下午,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师生走进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附属松江实验学校“思源剧场”,现场连线西藏定日县第二初级中学的同学们,一同开展了“清明祭英烈”红色班会暨沪藏三校“红色家书”诵读会活动。
活动特邀上海市松江区老兵讲故事宣讲团、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关工委老教师金道明共同参与,线上线下500余名师生参与其中,共同在红色家书中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
“李大钊先生,您好!晚生是来自百年之后的读书人!”上经贸大工商管理学院党员代表于思淼、林子夜等同学通过演绎《跨越时空的对话》校园剧,将所有人的思绪带到了建党一百多年的历史中。
活动中,上经贸大工商管理学院特邀上海市松江区老兵讲故事宣讲团进行现场讲述先辈们的故事。“我的父亲年轻时加入红军,在长征中跟随他们翻越了一座又一座雪山,这是战争中的真实场景,也对我产生了极大影响……”退伍老兵王一杰饱含热情地诉说着这些过往,同赵建忠、潘银第等老兵一起讲述了《五星红旗为什么这样红!》。
红色点亮革命足迹,家书唤醒尘封记忆。在活动现场,上经贸大附校三(4)班学生陈骏昊、定日县第二初级中学八年级学生米玛,以及上经贸大附校花园分校法治副校长姚洪涛分别作《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牺牲的》《夏明翰的家书》《社会之新光在照耀着你》等红色家书诵读。
来自定日县第二初级中学的米玛说道:“纸短情长,字见风尚,这封家书虽短,但我们可以感受到革命烈士的真实、善良、美丽、不忘初心,记住自己的历史使命召唤伟大的民族精神,崇高的事业需要领先的榜样。”
4月3日,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嘉定高级中学部分高一学生前往宋庆龄陵园,开展祭扫活动。
同学们怀着崇敬而肃穆的心情,向宋庆龄雕像三鞠躬并敬献花篮,随后手捧鲜花依次来到宋庆龄墓前献花,向这位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表示崇高敬意。
学生们还参观了宋庆龄纪念馆,了解宋庆龄同志光辉且伟大的生平事迹。宋庆龄同志把毕生都无私奉献给了振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其革命精神、高尚人格应永远被中国人民铭记。
通过本次清明祭扫活动,上师嘉高的学生们重温了振奋人心的红色历史,从宋庆龄同志的英雄事迹中汲取精神力量。同学们纷纷表示要铭记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和奋斗精神,发扬中华传统血脉中的精气神,以英雄为路标,沿着英烈指引的方向前进,争做英烈革命精神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忠实践行者,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通过讲解员的介绍,团员青年深入学习并体会了贺宝根“三尺讲台育桃李,一片丹心铸民魂”的师道永恒精神与肖维海“勇献青春酬壮志,满腔热血洒练江”的青年英雄气概。
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团员青年前往贺宝根烈士铜像祭扫。贺宝根烈士的学生、“宝根师德师风研习社”指导老师王初副教授和姚东京老师、辅导员及2021级地理科学(师范)1班学生共同缅怀贺宝根教授。
贺宝根烈士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致公党党员。1984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任教于上海师范大学地理系,长期从事城市水文和城市水环境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自2000年起,承担国家级和市级科研项目10多项。2007年8月9日,带领学生在崇明岛东滩进行野外科学考察时因救遇险学生而牺牲。贺老师先后被追授为“上海市见义勇为先进分子”、“全国模范教师”、“2007年度全国十大真情人物”、革命烈士。
肖维海烈士
上海师范大学团委干部,1969年初他主动赴安徽歙县上海师院红卫农场劳动。是年夏,歙县爆发百年不遇的特大山洪,肖维海带病坚持参加抗洪救灾工作,为抢救国家财产和当地百姓的生命,不幸被洪水卷走,献出了年仅27岁的生命。
又是一年清明时,
铭记历史,缅怀先人的同时,
别忘了积极向上,勇敢生活!
图片由学校提供
关注“第一教育”
分享至朋友圈惊喜更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