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学校在数字中国和贸易强国战略的科研和人才贡献能级,构建跨区域学术创新协同网络,有效整合上海、香港、澳门和新加坡四地在统计与数据科学领域的智力资源,推动前沿理论、技术突破与产业实践的跨界融合,由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上海市统计学会主办,学校统计与数据科学院与人工智能研究院承办,香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协办的2025年“沪港澳新”统计与数据科学前沿研讨会于11月1日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长宁校区成功举行。

本次会议汇聚了50余名上海、香港、澳门及新加坡四地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行业精英出席。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校长汪荣明,外事处处长金泉,发展规划处处长赵倩,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郝程程,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领导班子及师生代表参加会议。开幕式由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党委书记黄静主持。

汪荣明代表学校向与会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并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领导专家表示感谢。他指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十五五”时期擘画了宏伟蓝图,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和高水平对外开放指明了战略方向。统计学在助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促进新兴、未来产业尤其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产业发展,推动产业智能化、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将会提供有力支撑。本次会议旨在围绕国家战略指引,聚焦统计与数据科学在政产学研用方面的融合发展,广泛凝聚智慧,更好地为国家战略服务。他提到,本次研讨会是学校65周年校庆的系列活动之一,65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以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为己任,尤其是在关税谈判、加入WTO、自贸区建设、世贸组织改革等领域都做出了不可替代贡献。近年来,学校学科布局持续优化,办学层次不断提升,智库建设与决策咨询成果显著增长。作为一所国际化特色鲜明的上海地方高校,他希望通过本次会议能充分学习借鉴港、澳、新三地在统计与数据科学领域的先进经验,促进多学科交叉研究,探索具备全球视野和跨文化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共同提升数字时代的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上海市统计学会会长肖永培在致辞中提到,上海市统计学会始终致力于统计理论的研究和推广应用。近年来,统计与数据科学学科不仅拓展了研究的边界,也为解决复杂社会问题提供了多种路径。未来要继续深化统计学领域的交叉融合、强化驱动技术创新和拓展应用场景与标准化。他希望此次研讨会带来多元视角和前沿研究,让统计与数据科学在新时代背景下发挥出更大价值,服务社会、服务国家发展。

嘉宾代表致辞环节,香港理工大学黄坚教授提到,统计学科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一门学科,是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工具,内地很多学者的研究项目聚焦服务国家政策、服务国家发展特别值得学习。

新加坡国立大学夏应存教授介绍了新加坡通过搭建完善政策体系、数据共享平台实施智慧国建设,以及统计学在金融、医疗、物流等领域的应用场景模型。他分享了新加坡国立大学统计学人才培养特色,并表示欢迎广大学者赴新开展交流合作,共同推动统计学发展,培养更多高层次数字化人才。

澳门大学张文扬教授提到,上海、香港、澳门、新加坡是华人城市里国际化特征最为显著的四座都市,他建议四地的华人要以统计学为纽带将“沪港澳新”研讨会常态化,构建统计学科协同创新网络,共享数据资源,为中国的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做贡献。
会上,来自香港城市大学、香港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以及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分享了最新的学术成果。研究内容涉及复杂数据建模、高维统计推断、机器学习与算法、强化学习与联邦学习、网络数据分析、因果推断等领域中的前沿问题。研究成果不仅包含深刻的理论和先进的方法,还被广泛应用在金融分析、生物信息、数据安全和人工智能等跨学科领域,彰显了统计与数据科学的交叉学科优势和学科发展活力。



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院长张日权在总结致谢中表示,本次汇集沪港澳新四地学者的研讨会在国内统计学界是首次举办,会议的成功组织离不开来自四地高校和专家的大力支持,期待这样的交流合作能形成长效机制,也希望这一学术交流平台能吸引更广泛的统计学者参加。

本次研讨会是新形势下学校推进国际化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办学特色的生动彰显。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深耕统计与数据科学领域多年,始终以学科融合、国际接轨、服务国家为发展导向,通过不断强化学术共同体的联结,推动跨区域科研协同,助力更好服务“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和”高水平对外开放”战略。会议也加强了前沿学术熏陶与跨文化交流实践,助力学校培育出了兼具国际视野与本土情怀的复合型数据科学人才。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建立常态化国际合作交流机制,通过“问题共研、方法共享、成果互鉴”的模式,构建起科研合作、成果转化、人才培育的良性生态,为服务培养高端统计与数据科学人才的战略需求,推动学科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在服务数字中国、贸易强国战略、推动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发展中展现使命担当。

